企鹅游戏开发传奇离世 企鹅游戏中心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988天
前不久,词条 #腾讯确认毛星云离世# 上了热搜,令人惋惜。
据腾讯内部公开信透露,天美F1工作室引擎开发组组长毛星云于12月11日下午意外离世。
毛星云出生于1991年,已经加入腾讯团队五年多,是业内公认的大神。
他先后出版图书《逐梦旅程:Windows游戏编程之从零开始》《OpenCV3编程入门》,是很多人入行都会看的门槛书。
2013年,毛星云曾在社交平台上谈及自己的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西游记能出ACT,打神弑佛,那绝对比战神带感。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上海滩能出沙盒游戏,而不是玩《GTA》感受美国梦,亦或是玩《热血无赖》体验国外公司强行塞给我们的‘中国文化’。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不少3A大作不需汉化,因为是我们自己的游戏。
我有一个梦想,将来的某一天,国产游戏能像中国的其他产业一样,以一个领跑者的姿态,面对全世界,面对全宇宙,气宇轩昂,扬眉吐气。国产不倒,单机永存。等着我们的好消息!
可以看出,他有理想有目标 ,还热爱自己的职业。
2014年4月,时年23岁的毛星云,收到来自美国微软公司发来的贺信,祝贺他成为该年度微软最有价值专家大奖的获奖者。
该奖项是对全球范围的IT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专家的最高奖项,每年在全球几千万技术专业人士中评选产生。
年仅30岁的毛星云,已经是业内认同的优秀人才、其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
风华正茂,IT翘楚,在世界互联网领域享有非常高知名度的精英,阖然辞世,更让圈内人士颇为震惊与痛心。
但是,毛星云的不幸离世,在部分网友的眼里,不仅不值得惋惜,甚至还遭来一片骂声。
在报道该消息的某短视频的评论区,刷下来不乏一些冷嘲热讽的声音:
“他的离去要是能拯救中国无数家庭和孩子该是多么大的功德。”
“孩子们有希望了,可以有时间学习了。”
“感谢老天爷。”
“这是收走了吗?”
“举头三尺有神明。”
……
图源微博@迷惑行为大赏
一条鲜活的生命离去,但是评论区里却有一群活生生的人这样冷漠地给予恶评。
作为一名游戏开发者、IT界的精英人才,他并没有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他仅仅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发挥自己的才能。
有什么理由在去世后还要承受这样的恶语攻击呢?
不可否认,很多游戏或多或少地都让许许多多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历来遭受网民的诟病与非议。
可是,不能把青少年沉迷游戏的所有原因,统统算到游戏头上,更不能嫁祸于游戏开发者个人身上。
这让我想到这样一个段子:
80年代时候家长们说金庸武侠小说毁掉了孩子;
90年代是电子游戏毁掉了孩子;
00年代的时候是电脑游戏、网吧毁掉了孩子;
现在又变成了手机游戏毁掉了孩子……
可是作为家长,难道自身对孩子的教育就没有责任吗?
游戏或许是“毁掉孩子”的一个诱因,但却绝不会是唯一的因素。
这群人将孩子教育的失败归结于游戏,也是在推卸责任,更是归因偏差的体现。
他们仗着自己毫无逻辑章法的归因,对一位已经逝去的游戏开发者口诛笔伐,不仅冷漠,还显现出他们的肤浅与认知水平的低下。
《伯凡日知录》中,提到一个有趣的例子:
有些重病患者被医生判了死刑后,觉得反正生命快结束了,不如任性活一把,于是开始挥霍、放荡不羁、暴饮暴食、抽烟喝酒……
但是,在这种无比的任性和放荡之后,病人并没有如期死去,于是到医院检查,竟然发现病好了。
病人就把自己痊愈的原因,归结为各种放荡任性、不注意养生。
这显然是错的,病人痊愈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们至少可以作如下的猜测:
可能是心情放松了、压力释放了、免疫力增强了;可能是药物治疗有效;可能是改变了生活环境;甚至可能是医生误诊了;……
医学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重病痊愈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归结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就有点像“雄鸡一唱天下白”。
公鸡以为是自己把天叫亮的。
其实,天亮不亮,跟它有什么关系呢?
病人把疾病痊愈的原因,归结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只是多种可能原因中的一种。
要证明一种确定、唯一的因果性,就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去进行大量的论证。
而那些重症患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过程。
他们只是简单地做了对比,从自己的主体世界出发,把自己能够感受到的前后区别,就确定为主要原因。
至于感受不到的原因,例如药物作用、免疫改善,就不愿意去考察。
就像将孩子沉迷游戏全都归结于游戏本身一样,错误的简单归因反而更加耽误孩子的教育。
错误的归因,不仅会导致事情的失败,还容易形成偏见,自我设限及思维固化,根据错误归因的结论去决策和行动,甚至还可能会害人害己。
然而从评论就不难看出,归因偏差的现象不在少数。
为什么归因偏差会如此普遍呢?
因为归因本身就是一件富有挑战的事。
归因能力高下,正体现了一个人的认知深度的深浅。
当代社会,一个人的学习力、思考力,相当程度决定了他的竞争优势。
而认知深度,正是打造认知优势的核心,因此它对个人的发展也相当重要。
两条建议,送给想要提高认知深度的你。
①锻炼批判性思维,学会多层次归因。
深度认知就是更一般、够可靠、能复用。
因此,日常提高深度认知的方法,就是采用归因中的方法,不断地向自己提问为什么。
不甘于肤浅,而是追求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丰田汽车公司某一生产线上的机器总是停转,虽然修过多次但仍不见好转。
于是,丰田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创始人,与工人进行了以下的问答:
一问:“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二问:“为什么超负荷呢?”
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三问:“为什么润滑不够?”
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四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
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五问:“为什么磨损了呢?”
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所谓的甘于肤浅,在这个案例中的表现就是:换根保险丝了事,于是修过多次机器仍然经常停转;这也就是所谓的现象。
所谓的追求深刻,就像大野耐一那样不停地追问,从而找到深层的原因,这也就是所谓的本质。
不断地询问“为什么”,从而尽可能地到达亚里士多德说的第一原理,即最基础、最本质的那个议题、假设、观点。
因此,在每看到一个新现象的时候,要主动去连接,不要让知识就只是“看过”而已,要内化成自己的技能。
②有意识积累规律性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知识和知识之间,重要性是有差别的。
抽象的规律性知识,更具有普遍性,更具有一般性,更能迁移复用,促进思考,因此属于深度认知,重要性更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个人思维能力不同,认知能力区别很大,不加锻炼进修,很难认识复杂的逻辑。
因此只有充分积累规律性知识,锻炼思考力,提升认知水平,让自己能不主观、不片面、不消极、精确的归因,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控制我们身边的事物。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