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游资讯

重庆地下奇观 重庆地上地下的地方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0-26
摘要:老重庆人把防空洞称为飞机洞。顾名思义,防空洞和飞机山洞都是用来应对敌机空袭的山洞。抗战时期,重庆市区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各种类型的防空洞,密密麻麻遍布山城的大街小巷,重庆地下奇观 重庆地上地下的地方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重庆地下奇观:防空洞迷宫,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老重庆人把防空洞称为飞机洞。顾名思义,防空洞和飞机山洞都是用来应对敌机空袭的山洞。

抗战时期,重庆市区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各种类型的防空洞,密密麻麻遍布山城的大街小巷。时至今日,一些防空洞依然完好,成为重庆的一大景观。

1

86年前,重庆人民经历了第一次空袭

重庆人民第一次经历空袭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 1938年2月18日,日机对重庆发动空袭,并向广阳坝投下12枚炸弹,造成4人受伤,房屋被毁2间。事实上,早在此前半年,即1937年8月,重庆就已设立防空指挥部,重庆警察司令员李根谷兼任防空指挥员。日军空袭广阳坝后,重庆防空司令部进行重组,管辖范围扩大到周边32个县。但政府仍然没有认识到日本空袭的严重性,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修建大型防空洞。

1938年底,日军占领武汉,汪精卫投敌叛国。为了“摧毁敌人的抗战企图”,日本帝国主义决定加大对重庆的空袭力度。 1939年5月3日至4日,日军连续轰炸重庆,几乎摧毁了大半个重庆。今天,解放碑周边繁华街道全部化为废墟,造成3991人死亡、2323人受伤。这一年里,日机轰炸重庆34次,出动800余架次,投掷炸弹2000余枚。特别是8月19日至20日,24小时内出动飞机360余架次,连续轰炸重庆。重庆市区、江北及周边郊区受损,损失惨重。

2

三年时间,全城到处建起了防空洞

面对日本的狂轰滥炸,当局紧急下令疏散民众,并重组防空指挥部。重庆警备区总司令刘智兼任防空司令员。同时动员各方大力建设防空设施。接下来的两三年里,重庆各地都修建了防空洞。

这一时期重庆修建的许多防空洞都是由原来的山洞、岩石建筑改建而成。

重庆是一座山城。城在山上,山在城里。有许多天然洞穴和岩塔。现存的一些地名有洪崖洞、安乐洞、雁栖洞、观音岩、曾家岩等。对天然溶洞稍加改造和扩建,在岩楼外筑土墙或砖墙。成为天然的防空洞。那时,炸弹的威力还不算太大。日军轰炸重庆所使用的炸弹大多只有几十公斤重。据老人们的传说,也许是因为炸弹用完了,日本飞机竟然把大石头运到重庆扔掉了。东水门城外滴水岩下,曾被长江抛掷过一石。沿着嘉陵江从江北城到刘家台,有一大片海滩,旱季时被称为金沙滩。那里已经掉了几块石头,甚至有人挖了它们。这样的传说当然很离奇。那很可能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但据说是一块石头。由于炸弹威力有限,在岩石建筑外修筑土墙或石墙,往往可以挡住炸弹碎片,其防空效果是足够的。东水门外的滴水岩下,曾经有一长串这样的防空洞,一个接一个。后来滨江路修建时又被填平。事实上,在重庆很多地方还可以找到抗战时期保存下来的防空洞,比如江两岸的悬崖下,比如南曲路、中山二路、李子坝大街、土院等。道路等

同时,人们在适当的地方挖了小型防空洞。由于资金短缺,当局不得不动员民众自筹资金修建防空洞和避难壕。为了便于及时逃生,市民在自家门前、门后挖了防空洞。这样的防空洞一般面积都比较小,就像一个小山洞一样。大多数可以藏几十人,最小的也只能挤进十几个人。许多银行、商店、旅店、医院也建造了自己的防空洞,用来存放贵重物品,躲避空袭。据史料记载,仅1940年3月,重庆就修建了120座防空洞和避难壕,使防空设施的容量增加了一倍。黄山蒋介石官邸云秀楼附近有蒋介石和宋美龄躲藏的防空洞。面积虽小,但建筑却相当精美。上清寺附近的怡园,曾是宋子文的官邸,底层的一扇柜门被打开,露出一条通往地下室的秘密逃生通道。混凝土建造的地下隧道狭窄而蜿蜒,岔口多,出口数个。它实际上是一个既可用于逃生,又可用于避难的防空洞。我在朝天门白鹤亭(今海科瀛州附近)住了三十多年。这是一条沿着城墙蜿蜒的小巷。巷子中央,城墙下的岩石里,挖了一个倒U型的防空洞,供巷子里的人躲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原名宽仁医院,医院河边的城墙被称为飞仙岩。抗战时期,宽仁医院挖了几个防空洞,从城墙内的医院往下挖,从飞仙岩下钻出来。渝北区的龙头寺当时是一个偏僻的农村,相当荒凉。由于国民党组织曾经驻扎在当地的一座寺庙,因此还在寺庙下方的山坡上挖了一个C形的防空洞。这个洞有两米多高,可容二三百人。村民们称之为飞机洞。

政府挖掘的通常是大型防空洞。当时,重庆老城区人口相当密集,每平方公里近10万人。没有大型防空洞,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早在1937年12月,政府工程师就勘察了大型防空掩体壕沟(又称大隧道)。初步设计以朝天门为起点,沿望龙门、楚奇门、南极门、临江门、前门延伸。西门。后来,正线修改为从三元寺(今陕西路西南段附近)出发,经小什子、板边街(现长江索道站附近)、左营街、较场口、通远门、观音岩至梁在南支路(现南公园路)交叉口,设计了3条人行横道。虽然李根谷是防空司令部司令员,但主持设计的却是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姜奎。姜夔出生于清水江南岸关口。他曾协助刘翔建立空军和海军。遗憾的是,由于缺乏资金、缺乏时间、缺乏经验,大型隧道工程进展缓慢,只挖了多少就用了多少。当日本飞机到来时,将开放供公民避难。十八阶隧道原意为连接临江门、千寺门等地。然而,在被日本飞机轰炸之前,隧道只建成了不到一半。 1941年6月5日,日本飞机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轰炸。十八梯隧道原本设计只能容纳4600人,但当晚却挤了近万人。由于通风不良、管理不善,隧道内极度缺氧,酿成窒息悲剧。据重庆警备司令部通报,特大隧道惨案已造成1115人死亡、813人受伤。由于许多家庭成员在没有人报案的情况下死亡,因此这个数字非常不准确。空袭之后,从大隧道里运出来的尸体,被一叠一叠地放在了十八号楼梯前,惨不忍睹。

国民政府西迁后,大批军政机构来到重庆,以及大量工厂、学校,造成重庆人口激增。原有市政设施难以适应人口增长,不得不进行新建。在建设市政设施时,考虑到抗战的持久性,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洞、隧道、战壕等防空设施。例如,原千寺门镇江寺修建炮台时,有意在炮台内埋设防空洞。当然,这种防空洞很浅,也很小,但还是能藏十几个人。中央银行建于1938年,是一栋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位于道门门金融区。建筑地下两层作为拱顶,混凝土墙厚达90厘米,坚不可摧。一些工矿企业挖大型防空洞作为生产车间。兵器五十厂(1949年后改称望江机械厂)曾在铜锣峡修建了数座坑道车间,至今仍存遗址。第一兵工厂(1949年后改称建筑机械厂)的坑道车间虽然没有第50兵工厂高大宽敞,但仍然可以生产枪支弹药。如今,开在隧道里的剑川博物馆几乎每天都挤满了人。

此外,城门洞还被用作防空洞。当时的重庆还有好几个城门,有的甚至还有瓮城。特别是临江门因修建道路,形成了两个城门洞。当日本飞机来的时候,城门山洞里可以藏上几千人。

3

尽管遭到狂轰滥炸,但重庆人民顽强抵抗,从未屈服。

但重庆市区狭小、人口密集,可建设防空设施的地方有限。加之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原因,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防空设施仍然严重不足。据1941年2月军事部统计,重庆有防空壕15个,避难室19个,防空洞664个,碉堡38个,可容纳223695人避难。当时,重庆人口超过70万。也就是说,重庆三分之二以上的民众在日机轰炸时无处藏身。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狂轰滥炸,重庆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重庆这座城市屹立不倒。日本飞机每隔三天就来轰炸一次,疲惫不堪的轰炸会持续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整个街区都被炸成废墟。然而,今天日本飞机爆炸了,明天重庆人就会重建它。炸一次,修一次。一次又一次,重庆人民坚持到底,直至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永不投降。现在的邹容路、中华路、五四路以及解放碑周围的大街小巷,都是抗战时期被炸毁后重建的。例如,5月4路原名鸡街、简家桥。后人认为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事实上,它是在“5月3日”和“5月4日”爆炸事件后重建的。五四路的命名是为了让后人铭记日本侵略罪行。时任英国驻华大使薛牧表示,重庆“象征着中国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决心”。

炸弹越多威力越大,重庆人民不屈。

1949年以后,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重庆的防空设施建设蓬勃发展。各级政府和几乎每个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了“人防办公室”,组织专门的人力挖防空洞。由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防空洞可以挖得更快更好,相应的设施也更齐全。十几年来,重庆的防空洞数量比抗战时期增加了很多倍。

以解放碑周边为例,各单位的防空洞相互连接,形成防空洞网络。改革开放后,防空洞不再挖了,挖好的防空洞大多被开辟出来,用作商场等。在重庆,在防空洞开火锅店是一大特色,“冬子火锅”甚至成为了重庆的一张名片。在防空洞里吃火锅别有一番风味,不少食客慕名而来。防空洞也用于轨道交通建设。轨道交通一号线从朝天门至两路口,轨道交通二号线从较场口至临江门,利用了当年挖掘的防空洞。夏季闲置的防空洞尽可能开放,成为市民休息纳凉的热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