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游资讯

揭晓: 揭晓强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0-26
摘要:出品:科普中国制作:橙子鱼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说起论文,不管什么学科的论文,几乎没什么人想在自己空闲的放松时间去看,这是可以理解的。诸如小说、散文,揭晓: 揭晓强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橙子鱼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说起论文,不管什么学科的论文,几乎没什么人想在自己空闲的放松时间去看,这是可以理解的。

诸如小说、散文、诗歌、漫画这类作品,有观赏性、看上去不费劲,如果碰到了自己喜欢的作品,越看多巴胺分泌越多。

更别说短视频了,只会越刷越上瘾。

但,论文不一样了。

首先,论文的格式就很固定、很“无聊”。就拿理科的论文来说,摘要、引言、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大差不差。

这还不是最“无聊”的。论文最“无聊”的一个点,是它的写作文体。

学术论文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会要求用词准确、言之有理,不能天马行空、跳跃挥洒,也不能用大量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也不能用模糊性的词语,比如大概,好像,差不多……

好的学术论文逻辑清晰、信息量大、表达清晰、简洁,但也正因此,普通人看论文就会觉得费劲、无聊,没事绝对不会找论文来看,看短视频不香吗?

那既然如此,为啥还要在这篇给大众看的科普文章里介绍“世界上第一篇动物学论文写了啥?”,难道不怕没人看吗?

我想说的是,世界上第一篇动物学论文一点也不“无聊”,甚至很八卦,很猎奇,跟某些博眼球赚流量的新闻有得一比。

世界上第一篇动物学论文,来自于世界上第一本科技期刊——诞生于1665年3月6日,由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创办的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译为《哲学汇刊》。

不管你信不信,世界上第一篇动物学论文只有不到200个单词,包括标题,一张图就可以把所有内容给弄上来了。

文章标题叫,《关于一头奇怪牛犊的报告》。

内容大概讲的是:

一个贵族跟皇家学会讲了件事,在英格兰汉普郡的一个名叫利明通的城镇,一个屠夫宰了一头刚长肥的母牛,然后打开了它的子宫,看到了令他震惊的一幕:

里面有一头小牛犊,它已经长了些许毛发,后腿没有了关节,舌头像地狱犬一样长了三根,两根在嘴边,一根在中间。在前腿和后腿之间有一块大石头,小牛跨在上面。胸骨,或者说肋骨所在的部分,也有一块石头;石头重达20.5磅,颜色是榴莲色的,但有一小块石头断裂脱落了……

后面还有一小部分关于这件奇闻的的后续信息,这里就不做翻译了。

看完你一定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无聊的文章?这也叫论文?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0开始的,这又不是传奇游戏,一出门就是满装满级大佬。最初版的事物,现在看起来都会有些幼稚,毕竟,这可是17世纪的论文。学术论文的规范也是慢慢发展出来的。

学术论文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固定格式可言。那时,一篇论文的发布过程也很简单:自然哲学家给编辑写信,编辑看完之后觉得行,就直接发表了,根本不需要同行评议。

第一期学术期刊里除了奇怪小牛报告,还有《一个关于光学眼镜的改造》、《一个关于感冒的实验》、《德国一种特殊的铅矿及其用途》、《观察到木星带上的一个点》、《一种匈牙利药丸和一种亚美尼亚药丸效果相同》……

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不用担心看着无趣,都还挺有意思的。

毕竟这些论文的文体就和朋友间写的信一样,想到啥就写啥,字数都不多,跟前面介绍的这篇动物学论文一样,数百个词就差不多了。此外,论文的用词也是很不准确,“像地狱犬”这样的措辞,现在根本不会出现。

最重要的是,由于当时的文章不需要其他专家的评审,一个编辑可以决定文章是否能发表,所以专业度和可信度很低。

不过,经过200年的科学发展,哲学汇刊的编辑不再是“万能的”专家。编辑会把论文发给外部的专家,专家会比编辑更了解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细节,起码专业度、可信度比200年前高了不少。

直到1900年之后,这种做法才正式演变成一种“同行评议”的做法。只有在外部专家小组认为这篇文章ok的情况下,期刊才会发表论文。有时候,专家会要求直接退稿;有时候,专家要求修正论文重新投稿(简单的情况下只是对文章进行修改,复杂的情况下要做额外的研究来补充内容)。

现在,《哲学汇刊》早已不是“八卦”期刊,其中的论文也有了固定的格式,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

引言,一般写一些研究的相关历史,说明研究的理由;方法,写具体用了什么东西,用了什么步骤来做这项研究;结果,写研究得到的数据,然后分析这些数据;讨论,写研究得出的结果意味着什么,当然不止写研究耀眼的地方,也会写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新的研究提供想法。

不止《哲学汇刊》,当今世界的学术论文大部分都有了科学的格式。当然,这只是提供了一个行业的规范,并不意味着通过这个规范就一定能写出好的论文。

一篇好的论文可以给大家提供新的见解和想法,也就是所谓的“干货”。

有干货就有水货。去年的一篇文章,《我们放入石墨烯中的废物会增加其电催化作用吗?》,就讽刺了石墨烯学术圈水文泛滥的现象。

水货都还好了,起码还能算是科学,有些文章连水货都算不上,比如熟鸡蛋转生鸡蛋这种论文……

某种程度上,这种文章跟世界第一篇动物学论文没什么差别。(并不是夸奖

参考文献: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toc/rstl/1/1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tl.1665.0003

https://www.xzbu.com/7/view-2950325.htm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7a442b4093f808c8e0b3fb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