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现实版的“九层妖塔” 现实解读
“一座用数千根巨木搭成的“金”字形木塔,塔身上星星点点的有无数红色闪光,借着那些微弱的闪光观看,木塔的基座有将近两百米宽,用泥石夯砌而成,千年柏木构筑成了塔身,一共分为九层,每一层都堆满了身穿奇特古装的干枯骨骸,男女老少皆有,每根大木上都刻满了藏族的秘文......”
——小说《鬼吹灯》中对九层妖楼的描述
很多伙伴都是通过这本小说首次听说的九层妖楼。
后来根据《鬼吹灯》小说,粉碎性改编的电影《九层妖塔》问世,由从不循规蹈矩的陆川执导。
影片相比原著,背景设定更加宏大、风格也加入了奇幻动作成分,在特效上更是下足了功夫,有种星河战队的既视感,堪称一部魔幻动作大戏。
只是电影少了玄幻盗墓的色彩,故事情节发展到后来也有点跳跃,上映后口碑并不理想,也许不叫《鬼吹灯》评分会更高一些,但那样不晓得还会不会有6.8亿的票房。
但这部电影无疑加深了很多原著迷对虚构的九层妖楼的印象,也让更多影迷了解到在盗墓小说里有这样一座妖楼。
这之后,靳东和陈乔恩主演的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播出,该剧不仅将下古墓以及各种冒险拍摄得真实生动,故事情节也忠于原著,包括对小说中的场景也进行了高度还原。
其中就包括美丽中透着死亡危险气息、可怖妖治的九层妖楼。
那么九层妖楼在历史中是否真实存在,又是长什么样子呢?
关于是否存在,其实《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在小说中也有提及。
“九层妖楼是古代魔国历代君王陵寝的殡葬形式,青海的血渭妖楼在魔国灭亡的时候已被英雄格萨尔王摧毁了”
小说中说的血渭妖楼即指的我国青海省都兰县血渭草场上的一座巨大古墓。
在都兰县热水乡的血渭草场上有一条察汗乌苏河,这条河把血渭草场分成南北两部分。
1982年,考古队就是在血渭草场察汗乌苏河北岸发现了这座大型古墓。
该古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其周围还密布着大小不等的200多座古墓,由于该墓规模最大且尤为壮观,被考古队称为"血渭一号大墓"。
“血渭一号大墓”深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
墓冢呈塔状结构,用泥土和石头混合夯成围墙,从上至下每隔1米,就用排列整齐的粗大柏木隔开、如盖楼一样,共隔成9层。
根据专家推算,修建这样的大墓至少需要一万人,耗时一年以上。
这座古墓在当地藏族人之间流传着不吉利的传说,被认为是“有妖怪的高楼”,所以又称它为“九层妖楼”。
在当地流传这样一个传说,这些古墓群曾是妖魔藏身的洞穴,而这些妖魔的老巢就是九层妖楼,任何人类进入都会被这些妖魔蛊惑心智,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不甘屈服的人就会被直接烧为灰烬。
后来古藏族人的英雄,一生戎马、南征北战的格萨尔王带领着部族勇士与群魔展开激战,经过连番恶战,最终驱逐了这些妖魔。
格萨尔王铜像
格萨尔王是《格萨尔王传》里的人物,相传格萨尔王是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的化身,原名觉如,是藏族人引以为豪的旷世英雄。
1038年,觉如出生于一个藏族牧民家庭,幼年以放牧为生,后来受到叔父排挤,与母亲被迫在外漂泊。
16岁时,觉如通过赛马选王登上了岭国的王位,号格萨尔,并迎娶了王妃。
此后,年轻的格萨尔王开始四处征战,先是降服了入侵国家的魔王鲁赞,后又打败了霍尔国的白帐王、门域的辛赤王、大食的诺尔王、祝古的托桂王、姜国的萨丹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等。
在统一了散落在青藏高原上的几十个部落和小国后,完成使命的格萨尔王在母亲和王妃的陪同下返回天界。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从11世纪开始,集体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
经多年搜集整理,最新出版的《格萨尔王全集》一套共300册,8000余万的字数也超过了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古希腊《荷马史诗》,是公认的人类现存最长的史诗。
《格萨尔王全集》一套共300册,8000余万字
回到正史,经考古学家考察研究,以血渭一号大墓为首的古墓群属于唐代早期吐谷浑王国的王室成员。
吐谷浑人原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因部族间内部争斗,在4世纪初期,千里迢迢迁到青海南部草原。
而“吐谷浑”正是这个部族首领的名字,也是带领族人立国建立政权的传奇人物。
吐谷浑人在历史上曾多次迁移
后来他的孙子继位,以祖父的名字作为国号,将王国改称为吐谷浑。
吐谷浑王国自公元417~688年在都兰县建都达271年之久。
都兰县在当时也是南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重镇。
当时吐谷浑王国的版图夹在唐朝和吐蕃两国之间,领土内多元的天然条件,既能满足游牧民族对草场的需要,也可供农耕民族种植农作物。
被两大强邻环伺的吐谷浑王国
因此被当时的两大强邻唐朝和吐蕃所觊觎,两边都不愿意看到对方先自己一步占领吐谷浑。
经过多年连番大战,国力大衰的吐谷浑在公元663年,被吐蕃攻破,吐谷浑王携家眷逃亡,向唐朝高宗皇帝请求支援。
高宗皇帝派遣一代战神薛仁贵带10万兵马前去驱逐吐蕃,但由于属下擅自行动、加上对垒吐蕃40万大军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结果兵败大非川。
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一生只打过一场败仗的战神薛仁贵
自此,传承15代22王、立国350年的吐谷浑宣告灭亡,故地皆入吐蕃,成为吐蕃的一个邦国。
吐谷浑也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久的少数民族政权。
藏人作为吐蕃后裔,将古墓群视为不祥之地、将为首的血渭一号大墓称为九层妖楼,可能和这些历史渊源也有关吧
虽然包括九层妖楼在内的古墓群被当地人视为不祥之地,有妖怪,不敢轻易靠近,但并不阻碍将传闻、诅咒通通不放在眼里的盗墓贼造访。
据调查报告记载,都兰县的古墓被盗的历史很长,最早可追溯到清朝。
而最知名的盗墓贼,当属抗战时期的大军阀,有“西北王”之称的马步芳。
右一:马步芳
在马步芳统治都兰县时期,曾因为缺少军费在此处大肆盗墓,并就地冶炼黄金。
多年来血渭一号大墓周围的许多古墓早已被嗜钱如命的盗墓贼洗劫一空,并没有被完整的保存下来。
而血渭一号大墓,当初在考古人员的保护性发掘下,在墓葬的前两层,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和陪葬动物。
众多的陪葬品有皮靴、木碟、陶器、彩绘的木片、金饰、粮食、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大量丝绸等等,陪葬的动物包括马、牛、羊在内,遗骸700余具。
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对墓地进行大规模抢险发掘
在众多出土文物中,更是有一件织有萨珊王朝所使用的婆罗文体“伟大的光荣的王中之王……”字体的织锦,被确证为8世纪波斯锦,据考证目前世界上仅此一件。
在大墓南边还发现了5条殉马坑,出土了殉马骸骨87具,另有多处殉牛坑、殉犬坑。
古墓主人的身份到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墓里的陪葬品以及陪葬墓穴数量,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个身份非常显赫的墓主人,很可能是某一代吐谷浑王的墓葬。
有人疑惑,为什么当时的考古工作只进行了两层就戛然而止了,人们都想知道后面还有什么精彩的发现。
按照当时的说法,因为这座古墓的规模过于宏大,而保护文物的能力有限,所以考古人员只发掘了两层,不曾深入其中,和秦始皇陵一样。
此外,还流行着一种说法,说是在挖掘过程中经常会有奇异的怪事发生,于是便停止了挖掘。
据说有一次在挖掘第二层时,考古专家们挖到了一些做工和图案都很好的木鸟兽,正当他们拿着其中一只木鸟兽端详时,木鸟兽突然活了过来,并点燃了刚刚握着它的人的那只手。
人们一下子慌了,都怕被这只乱窜的木鸟兽烧到自己,其它的木鸟兽此时似乎也准备苏醒,一位冷静的考古专家观察到木鸟兽并不能视物,于是让大家都安静下来,不要出声。
当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后,那只木鸟兽飞到了一尊神像前也安静了下来。
这位专家连忙用纸写到,谁动了神像的东西,交给我。
一个工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非常漂亮的玉珠,赶紧给了专家,人们慢慢把玉珠传到站在神像旁边的人手里,由他将玉珠放上神台,木鸟兽们瞬间又变成了木头。
至此所有人再不敢轻举妄动,考古也就此告一段落。
而看看君个人比较倾向于下面的第三种说法。
考古队当初能够挖掘前两层已实属不易,因为血渭一号大墓本身的结构就十分复杂,越到后面就越困难。
再加上此前盗墓贼的猖獗,墓穴的前两层已经被破坏的十分严重了。
考古专家担心继续挖掘会影响古墓结构,造成坍塌,损坏里面的文物,最终决定不再继续进行深入的挖掘工作。
血渭一号大墓及其周边古墓皆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血渭一号大墓,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未挖掘的剩余7层,也让血渭一号大墓继续蒙在一层神秘的面纱里。
希望随着科技进步,考古专家能进一步对古墓进行发掘研究,为我们揭开更多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