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游资讯

揭晓刘禅 刘禅是何人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0-26
摘要:通过罗贯中的描述,在人们心中,蜀汉后主刘禅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是低智商的代名词,千百年来根深蒂固。那么,刘禅真的是低能儿么吗?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一、,揭晓刘禅 刘禅是何人

 

很多朋友对于揭秘刘禅:他并非“扶不起的阿斗”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罗贯中的描述,在人们心中,蜀汉后主刘禅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是低智商的代名词,千百年来根深蒂固。那么,刘禅真的是低能儿么吗?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一、资质平平,身不由己

刘禅小名阿斗,出生不久,即被父亲遗弃;小小年纪,被人买来卖去,蜀中大将赵云两次相救。中肯一点的讲,刘禅其实很聪明,但是他的才智还达不到刘备以及诸葛亮的级别。

公元223年刘禅继位,当时刘禅才17岁。但是当时刘禅自己并不用在朝政上费心,因为刘备还给他留了一个辅政大臣诸葛亮,“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所以在人们看起来,刘禅其实就是一个被架空了的皇帝。

“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可见他对诸葛亮的信任,反观诸葛亮: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夏六月,亮粮尽退军,秋八月,亮卒渭滨。

这么长时间,诸葛亮一直执着于攻打祁山,每次都因为种种原因不了了之,而后姜维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姜维再次北伐时遭到大臣反对,姜维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

蜀国的政治矛盾在蜀国后期十分严重。诸葛亮身为帝师,却一直在北伐,根本不顾蜀国的百姓生活,更是没有怎么教过刘禅,刘禅也不是什么神童,最多是一个中庸之才,所以,诸葛亮死后,刘禅根本无法驾驭这些重臣,导致了政治矛盾激化,做事困难,处处掣肘。

二、不战而降,百姓之福

263年5月,曹魏大举攻蜀。大敌当前,刘禅急召群臣商议对策。刘谌请求背水一战,他不同意;霍弋希望带兵入成都,他还是不同意。在投降这个决策上,刘禅显出了难得一见的强硬。

有人主张归附东吴,光禄大夫谯周则力排众议,主张降魏。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刘禅接受了降魏的建议,派侍中张绍前往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军前呈递降表。由于刘禅“识时务”,因而深受敌方优待。

站在蜀汉的角度,刘禅不战而降,是懦弱。作为一位能关心爱护蜀国的百姓,重心放在经济生产上,一心盼着百姓不在经历战乱的伤痛,投降大概是他想到的最好的方法了吧。站在百姓苍生的角度上看,这又何尝不算一次功德呢?

三、乐不思蜀,养晦自保

蜀国灭亡后,司马昭觉得刘禅留在成都不大妥当,恐有后患,于是就派人让刘禅举家东迁。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邑一万户,建安乐国,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都封了侯。

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刘禅看见司马昭那阴晴不定的面孔,一下子就提高了警惕,因而强充笑脸,喜笑自若。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句话居然骗过了司马昭,甚至骗过了与刘禅一起降魏的蜀汉旧臣郤正。

宴会之后,郤正对刘禅进言说:“主公方才的答话有些不妥。如果以后司马公再问您这类话,您应该流着眼泪,难过地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怎能不想念呢?’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

几天以后,疑心仍未完全消除的司马昭又一次问起刘禅是否想念故国,按照郤正的指教,刘禅背出了那几句话,并装作一副悲伤的样子。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诚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

“乐不思蜀”的典故被后世许多人拿来嘲笑刘禅的无能和没心没肺。但事实上,刘禅之所以会“乐不思蜀”,并非是荒唐至极的表现,反而可以理解为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可以瞒天过海,养晦自保的策略。

271年,刘禅在洛阳病逝,终年64岁,也算是善终了。

刘禅主动投降魏国,所谓被灭国,亡的是他刘家汉室,而对于蜀国百姓来说,一方面结束了连年北伐征战给蜀国百姓带来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使得蜀国民众免遭屠戮。单单这一点,作为老百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嘲笑他是“扶不起的阿斗”?